麦斜隋岗村,土肥水美,村庄秀美宜居,乡村产业兴旺。现在的隋岗已经不是以前的隋岗,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刻画了一副副崭新壮美的画卷,也撰写了一个个精彩动人的故事......
生活初入困境·心怀梦想十几年前,李冬兰从大洋洲嫁到这个村子。土坯房、泥巴路,村里男女老少都呆在家里守着一亩三分地,家家无余粮,户户无存款。就连亲戚看到都说:“你妈怎么舍得让女儿嫁到这个地方来啊,穷乡僻壤,以后怕是要过苦日子喽”。李冬兰没有退缩,既然选择了就踏踏实实把日子过好。老公是做泥水匠的,常年在外打工,婆婆去世得早,自己要在家照顾小孩,除了干干农活,没有经济来源。因为自己的大伯是做土烧的,从小耳濡目染,其中道理略知一二。于是,李冬兰决定自己在家酿土烧,还能照顾小孩。但是,刚开始只身一人却是困难重重。上有老,下有小,真正想要完全投入到酿酒中,把酒酿好并没有那么容易,并且自己家里并没有多余的资金拿来周转。李冬兰不甘心,心想:“自己还年轻,为什么不出去拼一把,闯一闯呢?”李冬兰把自己的想法和家人说了,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小孩还小,先放到娘家带,自己外出打工。李冬兰清楚的知道,外出打工不是最终目的,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存够积蓄,让酿酒这项工程能够真正运转起来。创业勇敢坚韧·破茧成蝶
慢慢地,孩子长大了,到了上学的年纪。李冬兰深知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也明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陪伴是不可或缺的。李冬兰放心不下,毅然决然选择从异乡回到家里。外出几年,夫妻两存了些积蓄,开始筹备盖新房,这回,李冬兰决定沉下心来好好干一场。从酿酒到出酒十几道工序,李冬兰都熟记于心,并且坚持酿好酒。每年到了稻谷成熟的时节,李冬兰都是在本村收购谷子,先是挨家挨户去询问,再去田里实地查看谷子的质量,严格从原材料上保证酿酒的品质。另一方面,也让村里人的谷子有了直接的销售渠道,对于贫困户以及年纪大点的人来说更是省心又省力。田里收来的稻谷都是湿的,李冬兰经常都是冒着烈日一个人晒谷子,只有不停翻动,谷子才能完全晒干,晒干之后又要收稻谷。几天下来,手上全都磨起了水泡。稻谷收起来又要拿去蒸酒,水泡长了破,破了长,反反复复折腾,起了一层厚厚的老茧。风吹日晒,脸上也黝黑黝黑的。谈起以前的时光,李冬兰说道:“一年天,有天是在酿酒,要么就是准备酿酒,反正就是一直在做事,没有歇”。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也太辛苦。虽然这个小作坊在李冬兰的努力下有了起色,但要想把酒的产量提上去,名声做大,光靠自己远远不够。李冬兰和丈夫商议之后,丈夫决定回家和她一起酿酒。夫妻两人变成了徒弟和师傅,一个乐意教,一个诚心学。夫妻搭配,干活不累。两夫妻凭借诚信经营逐步扩大规模,增设备、扩场地。李冬兰说:“之前我一个人酿酒的时候只买了十二个酒坛子,现在已经几十个了"。虽然名声越做越大,酿的酒经常不够卖,李冬兰也不敢有丝毫的马虎,每道程序都直接关乎着酒的品质,要想走得长久,一定是要靠品质说话的。追求
玉汝于成·喜获成效
儿女双全、酿酒事业蒸蒸日上、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都离不开李冬兰这么多年不辞辛劳的付出。邻里乡亲都看在眼里,夸她是个好儿媳、好母亲、好妻子。年3月,李冬兰被推选为村里的妇女主任,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第二份事业。村委会事多且繁杂,小到充当村委会办公室的卫生清洁员,杂到扮演村上人家家庭矛盾的调解员。哪怕工作中遇到再多困难,李冬兰也从不抱怨,尽心尽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刚开始肯定是压力很大的,自己对于这方面没有经验,而且家庭工作很难平衡”,李冬兰平静淡然的说道。从当初普通的农家妇女到现在村委会的重要成员,这三年李冬兰扎扎实实做好基层工作,为村里琐事埋头苦干,村里人都有目共睹。李冬兰知道自己身上担子很重,一刻也不敢懈怠。村里发展大棚蔬菜产业,为了激发贫困户和村民们的积极性,李冬兰带头自己租了两块地种植大棚蔬菜,闲暇之余精心照料。“现在好多贫困户种的蔬菜长的特别好,这既帮助他们树立了脱贫的信心,又让他们从中获益。”村里设有美德积分加油站,李冬兰就是“站长”。每个月要去贫困户家里走访,根据家庭卫生、个人品德等方面进行评分,分数公布后,再给他们分发奖品。每次看到贫困户脸上挂满了笑容,李冬兰的心里也了开了花。凭借自己脚踏实地、不畏艰苦的工作精神,李冬兰已被村委会推选为新一届的村书记,“一开始,心里是打退堂鼓,身上肩负的责任更重了,压力特别大,但这也成为了我的动力,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看着李冬兰忙碌的背影,竟觉得十分高大。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今天的李冬兰,看起来黑瘦,却也显得十分成熟干练。作为一名女村书记,面对未来,她充满信心。在隋岗这个美丽的村庄里,她将继续释放夺目光彩!
今日推荐
超燃!新干这所小学又霸屏啦!
景点喜提新身份,城上人又要被羡慕了!
好样的!新干95后生被新华社和省内众多新闻媒体纷纷报道
沸腾啦!新干二中千余名学子齐聚......
小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