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樟树市、新干县先后发生了本地感染的登革热疫情。据流行病学调查,该疫情系由东南亚地区旅游归乡人员感染登革病毒输入引发。疫情发生后,两地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做好患者治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防蚊灭蚊等防控措施。目前,两地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展开,疫情可防可控可治。
截止目前,南昌市登革热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输入病例主要来自柬埔寨和樟树、新干,无本地感染病例。
登革热来了,我们该如何应对?
认识登革热,做好自我保护。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感染人体引起的疾病。蚊子是主要传播媒介。登革热病毒通过蚊子叮咬在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正常人之间传播。但并不是所有蚊子都会传播这种病毒。传播登革热的蚊子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俗称花斑蚊。而库蚊,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黑蚊子”不会传播登革热病毒。
登革热主要发生于市镇人口集中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雨季为发病的高峰季节,我国主要发生于夏秋季。登革热的流行有一定的周期性,约3-5年大流行一次。被携带登革热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并不会马上发病,而是会有一段潜伏期。登革热的潜伏期为3-14天,一般为5-7天。
登革热有哪些表现?
1.发热:体温可高达40℃,持续3-7天。
2.皮疹:特征性的皮疹是典型的斑疹或斑丘疹发生融合,中间有少量正常皮肤,称为皮岛。皮疹一般在病程第3-6天出现。1周后皮疹可转为出血性皮疹。
下图即登革热的典型皮疹:
3.全身疼痛:全身肌肉、骨骼、关节疼痛,伴头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
4.出血:约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常见于牙龈、鼻腔、结膜、皮下。比较少见呕血或黑便、咯血、血尿、阴道出血、腹腔或胸腔出血。重症病例发生颅内出血可导致死亡。
5.淋巴结肿大及其他:淋巴结肿大见于颈部、颌下、耳后、腋窝、腹股沟等处,并有触痛;可有肝脏肿大,少数病人有黄疸,60%以上病例肝功能谷丙转氨酶有不同程度升高;脾脏肿大较少见。
登革热如何预防?
目前登革热没有特异性预防措施,根据多年国内外防治经验,控制和消灭伊蚊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APP
(文章来源:综合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