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职业原因,不少朋友都会在买笔记本之前问我到底买什么好。其中不少人觉得现在笔记本性能都很强,要轻薄有轻薄,要性能有性能。而且颜值高、价格低,为什么还要买商务本,用PS修图,上上网,收收邮件,不是随便什么笔记本都可以做的事情吗?
这个问题并不难解释,可以用汽车来举例,发动机技术、外观设计和智能车机现在都发展的很快,但是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依然有轿车、SUV和皮卡等大类的划分,每个大类还有更多细分的小类,为了满足细分用户的个性化要求,不同车型的设计侧重点差距还是很大的。
说回商务本,顾名思义是为了有办公、学习、商务需求的用户更好的性能输出、使用体验设计的。性能只是商务本功能拼图中的其中一块而已,其它包括屏幕素质、耐用性、稳定性、安全、商务外观、售后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先来简单分析一下现在的商用笔记本市场,看看都有哪些品牌和产品在为商务人群服务,看起来外观、配置和功能差不多的笔记本,到底分别在哪里。
商务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给人高端高价的感觉,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当年的ThinkPad,主打便携的X系列、主打性能的T系列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长期服务企业客户让ThinkPad的产品中的商务基因越发强大,从而与用户建立了相当牢固的信任关系。只不过后来为了拓展产品线,覆盖更多价位推出的E系列虽然创造了更好的销售记录,但是也让品牌定位开始模糊,不少忠实小黑粉颇有微词。
联想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来推出了主打设计师人群的ThinkPad隐士系列,以及全球首款折叠屏笔记本ThinkPadX1Fold,希望用颠覆性的产品形态重塑品牌调性。这款新品目前还没有实现量产,电商平台上还买不到,是否能让ThinkPad打好翻身仗也需要时间证明。折叠屏的使用场景是否匹配用户的真实需求,并且真正带来生产力效率提升和改善商务体验,目前还不好判断,毕竟用屏幕代替实体键盘需要消费者进行一段不短时间的自我心理建设。
办公和商用听起来很相似,但实际上差别很大,进入具体的使用场景就能发现不是随便一台笔记本都能承载“商用”之名。
禁得起早高峰地铁考验的笔记本才对得起商用之名
在一、二线城市上班的年轻人都知道早高峰的地铁站有多恐怖,脚不沾地的上车,再脚不沾地的下车。经常有新闻报道地铁站捡到被踩掉的鞋子,可见拥挤程度之高。对于每天都要携带笔记本通勤的人来说,会特别担心电脑被挤爆,那一天的工作基本就泡汤了。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很多日本品牌的笔记本会格外注重抗压设计,毕竟专门配备工作人员玩命拱人才能关上门的新干线,几乎是针都插不进去的。
现在市场上可以把机身模具设计的这么有强度的商务本可说是凤毛麟角,惠普的战66和戴尔的Latitude系列都是按照军工标准设计制造,机身的强度、韧性都有十足的保障,不过前者的平均售价比后者便宜非常多,主流机型四五千元的售价对年轻用户来说更容易亲近。
我之前也并不是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