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时长:1:50:45请在wifi环境下收看
编者按:
《楞严经》全称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是佛教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其义理深邃,含具各宗,并兼破惑证真的修行指南,素有“开悟《楞严》”的美誉,与禅宗关系尤为密切。其根本,是为了让人具有一颗“佛心”,生命变得更加美妙庄严,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此外,《楞严经》还指导着五浊恶世众生如何对治邪魔外道。《法灭尽经》云,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经典随后尽灭,足见《楞严经》是守护正法住世的一部破魔宝典。深圳东山寺方丈上法下广大和尚在中国佛学院任教期间,于年4~12月,应北京佛教居士林祈请,开示《楞严经》,教导大众更好地把握“觉、正、净”的佛心。本讲座共17集,为当年法师开示的“佛心禅”系列之一,下文为“本集纲要”,根据法师讲座时所用课件整理。第十三集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楞严经》原文:“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一、经义略释
印光大师认为:“诸大乘经带说净土者,多难胜数。而《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开示,众生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念,岂有不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近证圆通,远成佛道乎哉!”
法门要诀及殊胜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修本法门者,需“深信、切愿、笃行”。
二、近现代念佛体验1.广钦老和尚2.星云大师3.来果禅师三、问题抉择1.真有佛国净土吗?2.念佛者应该漠视现实人生?3.念佛者应该怎样正视生死?4.净宗是他力法门,唯念他佛;禅宗是自力之法,唯念自佛?净土宗是易行道,禅宗是难行道?附议:永明延寿禅师“四料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为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5.只需一句弥陀圣号,不用持戒、修定、修慧吗?6.净土往生与其他宗教主宰神的救济信仰相同吗?7.如何禅净双修?
念佛法门,本来就是禅净圆融的法门,净宗、禅宗皆可依之成就菩提。只要一句佛号念下去,就是在禅净双修。在此之中,只是依行持者各人情况而有功行境界的差别而已。
(1)两宗皆是为了解脱成佛。
(2)两宗皆是归于净土。
差别:净土宗只求往生阿弥陀佛西方净土。禅宗虽重视极乐净土,但也可以选择其它净土如弥勒净土等。净宗侧重求往生而兼融人间的净化,禅宗侧重人间净土的努力而兼融他方净土的往生。
终极上讲,无论禅宗、净土宗,最终都是以成就圆满的“唯心净土”为究竟。
“佛心禅”圆融无碍的“唯心净土观”由三部分有机组成:
第一,自我内心的“觉、正、净”(究竟处即为“常寂光净土”);
第二,外化为人间净土的庄严;
第三,一念相应往生他方净土。
(3)用功方法上皆强调念佛,后世净土宗特别标榜持名念佛;禅宗也讲念佛,持名念佛是其禅法方便之一(早期的“一行三昧”:宋以降的融合)。总结:念佛法门,是禅净圆融的殊胜法门。“佛心禅”的念佛观,广义讲,但凡学修佛法,即是在念佛。持名念佛,仅是念佛法门中一个殊胜善巧。“佛心禅”的持名念佛禅:
1、除了阿弥陀佛圣号为主要用功善巧,也可以选其他任一佛菩萨圣号。
2、争取今生甚至当下便得受用甚至开悟成佛,与此同时,将功德回向求往生。
3、其净土往生并非仅限于弥陀净土,也可以选择弥勒净土等。
4、以圆满的“唯心净土”为究竟。
总之,本法门,照样不出本经所开示:“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谨记。
往期回顾
《楞严经》(十二)弥勒菩萨法门《楞严经》(十一)味尘圆通《楞严经》(十)香尘圆通《楞严经》(九)色尘圆通
《楞严经》(八)修证典范——二十五圆通·声闻圆通
《楞严经》(七)明心见性与修行的要诀
《楞严经》(六)明心见性·十番显见二种妄见
《楞严经》(五)如来演妙法——楞严定
《楞严经》(四)正宗分阿难求佛定《楞严经》(三)发起序启教因缘《楞严经》(二)经名及证信序要义《楞严经》(一)楞严经是真经吗
点击查看
制作〡北京佛教居士林
摄影〡宿东后期〡白京
视觉〡由由编辑〡蜀风
统筹〡丽尼
深圳东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