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县腐竹历史悠久,
因其品质优、口感好畅销县内外。
那么,小小的黄豆是如何转化成
三产融合的腐竹产业?
这一片片手工腐竹又如何成为了
村民们手中的致富法宝,
甚至走上了产业化、规模化的道路?
让我们随着记者的镜头
一同走近这些腐竹制作手艺人,
揭秘腐竹的古法制作与现代发展吧!
近年来,新干县瞄准腐竹产业二产带一产促三产,手工腐竹上架江西消费帮扶新干县专馆和县内各大消费扶贫展销馆。手工腐竹也纳入新干县年第二批非遗名录。腐竹产业三产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美丽绘图正在县内徐徐展开。
12月6日,在界埠镇郑家村上店自然村的农富佳手工腐竹加工厂,伴随着浓浓的豆香,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沐浴在蒸汽中的金黄色腐竹,四周弥漫着蒸汽,几位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忙碌。
农富佳腐竹加工厂负责人裴小兰今年50来岁,已经拥有20多年的腐竹加工经验传统。她介绍,手工腐竹制作过程大概要经历7个工序,包括选豆、打豆、滤浆、煮浆、挑膜、晾晒、烘烤等。
“以前都得自己做,一天三大锅,现在规模大一点,就请了五六个工人,一天现在能做斤。我们做了20多年,黄豆都是我们精心选的,都是饱满的豆子,差的豆子我们都不要,人家也信任我们。”裴小兰最看重的就是选料,农户送过来的黄豆必须亲自把关。
制作腐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界埠镇腐竹加工场则主要加工生产黄豆和青豆的腐竹。裴小兰说,制作传统腐竹首先要精选优质的黄豆,加工厂选用的主要是界埠本地农户的青皮黄豆,豆味浓郁,制作出来的腐竹特别有豆香味。大部分送黄豆来的农户是老人,自己精耕细作的黄豆,都很自觉会精选出最好的黄豆送来。裴小兰也很爽快地按着收购价立马给农户结现。
长年累月,双方形成了默契的合作关系,二产带一产,一个腐竹厂也能带动上百户种植黄豆的农户增加收入。煮浆是腐竹制作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要讲究技术,控制好火温很重要。浆煮好后倒入腐竹机,继续用水蒸气一边加热一边挑膜。每过几分钟浆面就会自然结成一层薄膜,即为腐竹膜,工人就用手或者竹签挑起腐竹膜,轻轻地放在晾竿上,使腐竹膜形成一条带状。上竿的腐竹膜露天天然太阳晾晒,一般晒两天就干了。
正所谓慢工磨细活,看似不起眼的黄豆经过一系列的制作工艺流程后,实现了华丽蜕变——腐竹。手工腐竹名声在外,营养价值高,蒸、煮、炖、焖……总有一种烹饪方式是你的最爱,腐竹也得以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成为老百姓的家常菜之一。
近年来,界埠镇郑家村加快一二三产业农旅融合发展,采用传统手工艺和优质黄豆制作而成的界埠手工腐竹列为新干特产,在西江悦田园综合体院内的江西消费帮扶新干县专馆里,界埠扶贫产品专区早已上架展销。
“我很喜欢那份浓浓的豆香,有一种家乡的味道,我现在还能干,会坚持经营制作手工腐竹,希望更多的传统手艺能够得以延续。”裴小兰说。
像裴小兰这样的腐竹制作手艺人很有很多,像桃溪乡横江润坑村的邹小莲也是那千千万万带着念想回归传统的人之一。年,邹小莲与老公最开始是在樟树张家山建了一个平方米的腐竹厂,并以家乡有名的玉华山为商标进行了注册,着手开始手工制作腐竹的创业之路。
经过四年的打拼,邹小莲制作的腐竹在樟树当地小有名气,并站稳了市场。年,想到家乡玉华山脚下的优质的水质资源和丰富的山林资源,她决定将市场拓展到家乡新干。
四处寻找之后,她在桃溪乡润坑村找到了一处多平方米的闲置仓库,那里不仅有丰富的山泉水,而且空气清新,植被茂密,劳动力充足。为了将腐竹做出传统的味道,让其具有浓浓的豆香味,邹小莲从选豆,泡豆,磨浆,煮浆,取皮〈取腐竹),晾晒,炒浆,挂浆,烤房烘干……所有制作腐竹的过程全部实行手工化。
制作腐竹用的山泉水,特意用输水管道从山脚下的泉眼里引过来,经过沉淀后汩汩流入到厂房里。在制作过程中不放入任何添加剂,坚持运用古法炒浆、挂浆工艺,保证腐竹的原汁原味。许多顾客在吃了后,都纷纷称赞,邹小莲的腐竹具有小时候的味道。同时,她还利用当地的黑豆制作难度大、产量少的黑豆腐竹,以满足市场顾客对黑色食品的需求。
时值年尾,腐竹进入销售旺季,各地订单不断。为此,邹小莲每天一起床就忙碌不停,在偌大的厂房里,她和四五个员工每天要忙碌14个小时左右。10月16日全国扶贫日前一天,她的腐竹在短短不到半个小时的新干消费扶贫直播活动中就卖了多单。她还充分利用抖音平台、